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也是入秋后的第二个节气。处暑即“出暑”,即走出暑热天气之意,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,这时候气温仍然较高,但较前已呈下降趋势。
处暑时节,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逐渐下降,多雨地区的雨量逐渐减少,空气中的湿度也慢慢降低,空气逐渐变得清新澄透,此后即将迎来一个秋高气爽的时节。
中医认为,自然界有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六种气,而燥为秋季的主气。处暑时节燥气渐盛,而燥邪易伤人体津液,使我们出现皮肤干燥、口干舌燥、咽干唇裂、大便干结等症状。此外,燥邪还易伤肺,引起咳嗽、气喘等呼吸道疾病,为预防出现以上情况。饮食上应遵循“少辛增酸”的饮食原则,即少吃辛辣、燥热的食物,如辣椒、花椒、姜等,以免耗散肺气,损伤肺阴;宜多吃酸味食物,如山楂、葡萄、猕猴桃等,以此收敛肺气,保存阴津。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,如莲藕、菠菜、蜂蜜、百合、银耳等。由于处暑时节暑湿未尽,饮食上可以增加健脾祛湿的食物,如薏苡仁、赤小豆、山药、扁豆等,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,避免湿邪困脾。
处暑时节,天气渐凉,然而“秋老虎”的余威尚存。这就如同廉洁之路,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党员干部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诱惑与挑战。要像抵御“秋老虎”一般,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蚀,增强拒腐防变的“免疫力”,锤炼出“金刚不坏之身”。唯有如此,方能在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、管得住手脚、守得住清白。